“他现在能听到走路、燃气灶点火、刷牙、衣服摩擦的声音,对每一种声音都很新奇,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热闹。”
2024年3月的爱耳日,在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无声有爱”手语服务站揭牌仪式上,听障患者小立(化名)的妈妈开心地分享儿子做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后的变化。
自2023年11月首次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以来,截至目前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已完成30例,年龄最小的患者仅8个月大,充分体现了医院的技术实力,也为九江及周边地区听障患者带来了福音。
爱耳日 附院党委书记殷小平与市残联党组书记陈钢为“天籁之家”揭牌
“零”的突破 为听障人士开启新“声”
寂寞无声,是许多失聪患者对世界真实而痛苦的感受,也让这部分患者的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
如何让一名失聪患者获得听力?如今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为患者植入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目前全球人工耳蜗植入病例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是迄今为止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成功的神经刺激假体。
“耳朵结构复杂,且与脆弱的面神经相连,手术植入耳蜗电极时可操作的范围只有几毫米,极易损伤蜗内重要结构及面神经,是耳科高难度手术之一。”2020年,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付书彩因参加爱耳日义诊开始与听障人士接触,在看到他们饱受生活的辛酸与痛苦后,更加坚定了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决心。
为了尽快有所突破,3年多的时间里,付书彩及其团队几乎放弃了所有休息的时间,学习先进的手术视频、钻研学术案例。厚重的科室文化传承、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团队一股子拼劲,他们打通了人工耳蜗植入术开展所有内外环节障碍。
2023年,付书彩成为九江市聋人协会秘书长,他结识了一批想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术改变人生的听障朋友,在2023年9月30日,人工耳蜗被纳入江西省医保支付范围并正式执行,使原本20万左右的治疗费用降至2千元到2万元。万事俱备下,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于11月6日成功为三位患有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佩戴助听器无效的患者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这也是九江市首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
打破32年的寂静 用听力感受这个世界
2023年12月18日,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术后恢复和适应,听障患者小立迎来了人工耳蜗开机调试。在开机调试中,当接通体外机的瞬间,他听见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眼睛像是被点亮一般,熠熠生辉。
据悉,今年34岁的小立在2岁时,由于用药不慎导致双耳失聪。那些年,小立妈妈带着他辗转全国多家医院就医,最终在北京被“判决”:听力一级障碍,属于极重度听损,即使佩戴助听器也只能听见杂乱的声音,且无法恢复。
看到孩子日渐孤僻,小立妈妈决定教小立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上学。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小立通过摸喉咙、对口型学会了说话,还顺利考取了九江学院,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母子二人共同创造了奇迹。
尽管小立拥有一份电脑艺术设计的工作,日常能通过近距离看口型简单交流,但母子俩始终未放弃对重回有声世界的追求。在他人牵线下,小立妈妈结识了付书彩主任及韦永豪副主任医师,两位专家耐心详尽地向她讲解手术原理、术后康复过程及可能遇到的并发症,感受到专家的真诚,看到儿子渴望恢复听力的眼神,小立妈妈下定决心让小立成为首批接受人工耳蜗植入者。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经过2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小立在安静的环境下,已能分辨声源,并可以通过听的方式进行简短交流。以往家庭聚会时常独自坐在角落看手机的他,如今愿意积极融入,与家人沟通时对答如流。尽管有时关在房间的小立听到妈妈在洗手间刷牙,会“抱怨”声音太大,但这种“抱怨”对母子二人而言,却是莫大的幸福。
爱耳日,市残联领导与患者在附属医院合影
建立系统的康复流程 保证人工耳蜗植入效果
曾几何时,术后缺乏持续有效的康复训练导致效果不佳,令不少听力障碍患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踌躇不定。为了让更多失聪患者享受听见的权利,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及社会各界做出了诸多努力。
2024年3月3日,市残联“天籁之家”、附属医院“无声有爱”手语服务站揭牌,为前来就医的听障人士提供手语陪诊服务、专业咨询与帮助,为已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持续提供康复服务与指导。附属医院、市聋人协会、市虹康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学校共同成立全市首个残疾人康复服务医教联盟——九江市听障康复服务医教联盟,致力于为听力残疾人提供全生命周期自助互助康复服务。
“人工耳蜗植入术只是恢复听力的第一步,术后科学的康复训练,是言语功能恢复的重要一环。”付书彩主任表示,为最大程度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科室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治疗流程,并安排言语康复专业的医生每周在“天籁之家”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后期还计划安排心理健康课程及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建立自尊与自信,组织户外活动,去大自然里沐浴阳光,聆听鸟鸣。
“对于患有先天性耳聋的儿童以及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而言,人工耳蜗几乎是恢复听力的唯一希望,且先天性耳聋幼儿1岁左右植入人工耳蜗可以达到正常听力儿童同等语言发育水平。”在付书彩看来,听力是人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感知能力,能让更多听障患者获得新“声”,就是团队奋力前行的最大动力。希望今后有更多人能够关注失聪人群,关注人工耳蜗技术,帮助他们从寂静沉暗的无声世界迈入燕语莺声的有声世界,更为真切地感受生活中的欢声笑语。
市残联、市聋协、康复教育学校等领导,附院医护与患者合影留念
附属医院供稿
责编:李金玲 李熙 审核:胡志坚